要闻播报

新一代天气雷达多观测模式实现业务运行

时间:2025-04-28浏览:49

4月以来,新一代天气雷达多观测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业务运行,这标志着以预报主导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多模式观测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天气雷达观测模式与实况天气更为匹配,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

单一的VCP21观测模式在我国业务运行多年,这种统一观测模式在雷达组网拼图和数值模式同化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随着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建设和密集组网,单一运行模式在短时强降水、龙卷风、冰雹和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系统观测中的短板越来越明显。2021年,中国气象局启动天气雷达多观测模式运行试点工作,经过3年试点,2024年5月起,全国组网新一代天气雷达多观测模式进入业务试运行阶段,其间,雷达工作模式“决策权”交到各级预报员手中,预报员可自主控制雷达运行的观测模式,根据预报服务需要选择预报主导人工切换、人机交互智能提示切换和全自动智能切换三种运行机制。

今年,多观测模式业务融入了国家气象中心研发的基于中国气象局短临预报业务系统(SWAN 3.0)“6-2-0”递进式指导产品,其中“6”代表0-6小时主观短时预报,提供短时时效强对流关注区;“2”代表基于雷达组合反射率临近预报,未来2小时预报的对流强度和影响时间,给出观测模式切换提示; “0”代表基于实况阈值给出切换提示。该模式可确保雷达在特定天气条件下以最优模式运行,提高天气监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复杂天气背景下,人工切换能弥补自动化切换的不足,充分发挥预报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进一步加强观测与预报互动、国省联动。

雷达是灾害性天气监测的“大国重器”,是把脉极端天气和短临预报服务的“利器”。中国气象局面向强对流、降水等典型天气,推动建立由预报主导的多观测模式运行机制,根据部署,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落实“观测即服务”理念,以雷达多观测模式业务运行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优化观测预报服务业务流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业务流程和工作机制,提升天气雷达在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预警服务中支撑能力,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友情链接